KAT-TUN在這週得到專輯、單曲、DVD的三冠王。而這次J社全力的為這組樂壇"新人"做宣傳下,加上團員們的人氣,有如此的佳績也不奇怪。看到這樣的宣傳,這讓我想提出一些從幾年前聽音樂到現在看到的宣傳亂像。
以KAT-TUN這次為例,單曲等三樣作品同時發行以炒作話題,然後單曲更是出了N個版本來增加銷量,感覺如此的宣傳手法早已不是初次看到,過去濱崎步早已做過類似的宣傳手法(一方面也證明艾迴宣傳了得),但無論如何,這方法實在有用。而音樂上,大手筆的請松本孝弘作曲走不太一樣的曲風,但結果依舊是傑尼斯的唱唱跳跳與偶像制式的唱腔。
像艾迴與J社這樣會宣傳的公司,近幾年愛用的伎倆,大家都知道,就是俗又大碗的包裝,養肥歌迷的胃口,加上出大量版本與附贈不同的東西。這兩個是我覺得最不恰當,也最模糊本身音樂的宣傳手法。台灣也不是沒有版本問題,有些人覺得這樣後來才出一個版本的手法比一開始出了一堆的還惡劣,但我覺得要說惡劣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惡劣心態。我也在想這樣的手法,除了很瘋狂的歌迷外,到底騙的了誰,就我自己我是不可能一次買個兩三張,更不可能去買改版的專輯,畢竟要聽的還是音樂,我唯一會注意的只有包裝的差異,哪個比較精美當然就想買哪一個。
另一方面還是為"作的是自我的音樂"卻沒有賣好的歌手打抱不平,這樣強力的宣傳實在不適合他們,也不會有唱片公司願意為這樣的歌手頃力,我覺得這樣的歌手不完全是曲高和寡或機運不佳,而是因為如此而沒能得志、受注目(EMI~拜託聽清楚上面這幾句話)。比起偶像歌手強力宣傳而有著壓倒性的好銷售,如此的事情更讓人覺得不悅,我不是說偶想歌手沒有努力或者是他們的努力不該受重視,而是唱片公司的商業化心態為迎合大眾,而將偶像歌手放在"偶像"的定位,我不知當事人對於這樣的定位有何感想,但我也對這樣的偶像歌手感到惋惜,他們的音樂生涯就這樣被公司所操控與消耗,就像倖田一開始沒紅,之後一脫成名,但我寧願他一開始就紅了。
其實這篇以我一個外行人並沒有辨法寫的精闢透徹,只是想跟大家討論一下,也想問一下各位有看到這篇短文的人,請寫下你是否有一次買了兩張以上同樣的專輯,對於這樣的銷售手法的喜惡?
以KAT-TUN這次為例,單曲等三樣作品同時發行以炒作話題,然後單曲更是出了N個版本來增加銷量,感覺如此的宣傳手法早已不是初次看到,過去濱崎步早已做過類似的宣傳手法(一方面也證明艾迴宣傳了得),但無論如何,這方法實在有用。而音樂上,大手筆的請松本孝弘作曲走不太一樣的曲風,但結果依舊是傑尼斯的唱唱跳跳與偶像制式的唱腔。
像艾迴與J社這樣會宣傳的公司,近幾年愛用的伎倆,大家都知道,就是俗又大碗的包裝,養肥歌迷的胃口,加上出大量版本與附贈不同的東西。這兩個是我覺得最不恰當,也最模糊本身音樂的宣傳手法。台灣也不是沒有版本問題,有些人覺得這樣後來才出一個版本的手法比一開始出了一堆的還惡劣,但我覺得要說惡劣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惡劣心態。我也在想這樣的手法,除了很瘋狂的歌迷外,到底騙的了誰,就我自己我是不可能一次買個兩三張,更不可能去買改版的專輯,畢竟要聽的還是音樂,我唯一會注意的只有包裝的差異,哪個比較精美當然就想買哪一個。
另一方面還是為"作的是自我的音樂"卻沒有賣好的歌手打抱不平,這樣強力的宣傳實在不適合他們,也不會有唱片公司願意為這樣的歌手頃力,我覺得這樣的歌手不完全是曲高和寡或機運不佳,而是因為如此而沒能得志、受注目(EMI~拜託聽清楚上面這幾句話)。比起偶像歌手強力宣傳而有著壓倒性的好銷售,如此的事情更讓人覺得不悅,我不是說偶想歌手沒有努力或者是他們的努力不該受重視,而是唱片公司的商業化心態為迎合大眾,而將偶像歌手放在"偶像"的定位,我不知當事人對於這樣的定位有何感想,但我也對這樣的偶像歌手感到惋惜,他們的音樂生涯就這樣被公司所操控與消耗,就像倖田一開始沒紅,之後一脫成名,但我寧願他一開始就紅了。
其實這篇以我一個外行人並沒有辨法寫的精闢透徹,只是想跟大家討論一下,也想問一下各位有看到這篇短文的人,請寫下你是否有一次買了兩張以上同樣的專輯,對於這樣的銷售手法的喜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