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終於考完指考,可以開始寫些要用大腦的文章啦。對了,以下有雷,請多加小心!

我們的教科書的故事議題其實並不難去思考,關於教育、校園中的欺負等等。真正讓人很去思考的是這一部戲裡面極分明對比的立場與編劇水平,好與壞都同時被包括到這一部戲之中。

好人壞人/對立立場
在看一部戲的時候,應該很多觀眾會將劇中人物給劃分歸類到好人或壞人吧,而好人與壞人則就是站在一個極端對比立場的兩個個體。這部戲在構築人的好壞兩面的時候,總是讓我覺得太過於肯定了。從一開始針對好幾位教師身邊所發生的種種問題去揭示壞的ㄧ面,似乎暗示著這所學校中教師的暗潮洶湧,但最後卻在老師們願意站出來面對校園的欺侮後,幾位老師ㄧ同步出辦公室準備要對學生開導這件事情時,道貌岸然似的從黑暗中走出,表情充滿著堅定的搧情姿態,抱歉,但我笑了,因為他們的惡還是存在阿。當ㄧ部戲中的每個角色被揭露出光明與黑暗面,就我的價值觀來看其實是ㄧ件很好的事情,人要去接受好的與不好的兩面,不需要去過度強調其中一面,這是我的看法。

而劇中對於好人與壞人立場上的對比衝突終至轉換就成為這部戲的最大看頭!劇中所塑造的好人就是女主角積木珠子,與其相對比的則是代表學校的副校長雨木。這兩人的衝突過程中,積木與雨木的手段雖然都為了自身利益而有點狡猾甚至不顧道德,但雨木的手段特別的沒有道德及原則,她強化了律師與學校兩個陣營的分隔對比,故意讓學校的教師們ㄧ度排擠夾在兩陣營中間的加地,再加以懷柔手段讓加地改變觀念而偏向學校與積木決裂。相反的,積木在兩方衝突的過程中則多次釋出善意,希望學校方面可以理解並面對校園中的欺負事件。我認為她是看清的,其實學校與積木的共同目標應該都是為了學生好才是。

變化
看這部戲的時候常常會思考到底這個人是好人或壞人,有時則會感到有點模糊難去定義。最明顯的例子其實就是女主角積木,雖然後來她為了藍澤明日香的死而奮勇上訴,但其實一開始她真的是相當冷漠的女子呢。而幾乎劇中每個人都有著立場的變動,變化是這部戲的根本劇情,但有成功也有失敗。

角色立場觀念的變化是需要合理性的吧,積木因為明日香的死而開始褪去冷漠與厭煩,這尚可以理解;加地一開始夾在副校長與律師積木間,立場矛盾、思緒矛盾,恰好他又是個笨蛋,缺乏思考能力與思想,甚至常常用副校長的話去對積木說,最後難怪會倒戈。在他倒戈的過程中會質疑的是,為什麼欺負別人的學生轉移焦點指稱加地作為老師不願意對學生信任,加地就這樣如此沒腦的受到影響。另ㄧ方面,副校長只是去掃個墓他就相信她了,而且副校長的理由是不想讓學生出庭,但後來兼良作為證人出庭的時候他怎麼沒覺得奇怪?然後看到牆壁上的死吧等等的字眼塗鴨他卻選擇不去面對,學校教師們難道只有熊澤老師會發現有欺負事件嗎?與其說他們是瞎了,倒不如說是他們不願意去面對吧!

然後,我記憶中大城原本沒什麼教育熱誠,似乎後來是受到加地影響。(另外奇怪的地方是大城原本咄咄逼人,但在與加地結婚後就變的婉約?)但其他老師呢?戸板一開始根本只是想報復學校而幫助積木,怎麼後來好像變成正義教師的身分呢?假使說他們真的沒發現有欺負事件,後來當熊澤老師在法庭上承認後他們的反應似乎是合理的,而他們似乎只是普通的教師罷了,只是劇本在引導著他們惡的形象,但如果是當老師們不願意面對,那後來他們的轉變就開始不合理起來了,不願意去面對的教師代表著姑息的心態更勝於教育熱誠與正義心態,那後來老師們對副校長請願的狀況就顯的矛盾,畢竟不過是其中一個老師承認欺負,他們大可以繼續隨著副校長一起姑息下去。最後雨木的立場轉換是個大敗筆吧,原本一直去遮掩欺負事件的邪惡中心人物,在最後幾集才發現原來她不過是個受制於政府官員的爪牙,雖然好像說得過去,但突然出現個超級大魔王把過錯都推到他身上然後不了了之的結束,讓人感到莫名奇妙。不過在這轉變過程中,副校長對於污陷藍澤明日香說謊的罪惡包袱,而進而對於積木讓步,這幕戲是好看的,這讓我想到白夜行中,女主角最不願意說的謊就是污陷男主角強迫她做了壞事而自保,惡人還是有自己惡的底限與堅持,跟雨木最後不願意再污陷明日香這點感覺很像。另外,熊澤老師最後終於願意在法庭上承認這幕戲也很不錯,當時的狀況下大約是積木的低潮與學校方面的勝利,會有種終於,有人願意承認了那樣的感覺,而且佐藤二朗把熊澤演的相當不錯,我很感動呢。

副校長雨木的心態
雨木在最後才讓人發現她其實是個好人,我想此舉是為了要加強懸疑性及劇情轉折而所設定的吧,事實上我不懂雨木為什麼要把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攔,她大可對其他老師說明自己的難處共同應付政府的政策,不用這樣耍低級手段欺騙其他人、欺騙自己,最後更搞的自己受到孤立。飾演雨木的風吹 ジュン在最後兒子音也跑到學校殺人時的演出,完全顯露出驚慌而臉色發白,也讓我更深的感到,平時冷靜的雨木怎麼會扯上兒子的事情就如此的失態。雨木與兒子這段其實是讓人很不解的,原本以為是要解釋雨木本身的病狀與心理,解釋她未何如此強硬的不願意承認這種種事情,但最後隨著她壞人的身分褪去,這段關係最後竟變成對於欺負事件有另一種解決手段的提案,但無論如何學校殺人這段是多餘的戲碼,劇情走到這地步無須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學生與家長的心理
學生是這部戲裡面最少被提到,卻應是最處於欺負核心的人物,但老實說學生方面的描寫比起對老師精湛的刻畫,是差滿多的。最早出現對於學生的刻畫除了藍澤明日香外,還有像是在上課時看其他科的書的山藤,第三集山藤竟然敢拿淫亂教師等等字眼的文宣給當事人大城,看起來他似乎桀傲不遜且完全不在乎自己的這項行為。之後的學生大概都被描述成這樣的形象,對自己欺負人的情形完全不在乎,兼良也是要到自己轉成為受欺負的目標後才開始有所體悟。而這段編的相當細膩,跟雨木的情況下相同,在那樣原本相對立的狀況下,珠子與兼良的互動間最終化成了好的結果。仁科雖然認為自己是欺負事件的起源,但事實上真正惡劣的是兼良與其他加害者吧,因為最後仁科那看似合情合理的搧情故事在法庭上揭露出來,但總讓我感覺到這並非真正欺負事件的核心,在欺負事件中的起源或許重要,但我更想去了解的是那些加害的人,那些人對於藍澤等人存在著無所必要的厭惡吧?他們為什麼要去欺負人呢?為什麼對於別人沒有基本的尊重呢?為什麼可以缺乏道德觀到認為自己什麼事情也沒幹,反而去質疑加地對於學生缺乏信任呢?我也不了解為什麼兼良會成為下一個被害者。看了這部戲我或許了解了老師對於教育欺負事件的無能為力、姑息、逃避,但依舊是無法了解學生真正的想法。所以我認為在最後丟出一個人性扭曲的悲慘故事做為結局,是非常不明智的,那不是應注目的焦點,欺負人的人不會只有一個人,而是ㄧ種群體意識與行為阿。

積木的心態
曾經瀬里對積木說:「妳所做的行為不過是在復仇而已。」我ㄧ開始也有這層懷疑,但後來隨著積木與對立立場的瀨里、雨木、兼良的互動,從她的言語信念中,我覺得她思考的相當清楚,對於這場官司的意義,不只只是情緒化的為誰復仇。在瀨里要兼良上法庭做證人的時候,積木就堅決反對,她的心態是不把學生當敵人,學校才是她的敵人。在最後與關係化解兼良的互動中,她深有同感的鼓勵兼良,罪惡被揭露並不是要受到懲罰,而是要面對並跟著自己的罪惡一起走下去,再再的證明她的胸襟與廣闊的思維真是如此。而這場官司真正的意義在於她要所有人去面對校園中欺負這樣的事情吧,所以最後上訴失敗,她也是甘之如飴的。

教育主題?
這部戲真的在討論教育嗎?曾經是的,它的確揭示了學校的心態,這心態具有很多面,同理心的ㄧ面,姑息自我的ㄧ面,利益的ㄧ面。但,整部戲最好看卻不是於此,而是兩個女人的相政衝突,最細膩用心的也是正惡兩面的交鋒。如同上面所說,最後這部戲把學生心態用一個搧情劇碼給帶過,姑息利益的心態卻以政府官員的惡劣為搪塞而缺乏後續的討論,我多想給那出現最後才出現個沒幾秒的官員多點戲份,畢竟他才是大頭目吧,畢竟他才是教育的主題與重心之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ianelva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