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這部片的緣分很奇怪。在某次搭乘客運返回台中的時候,我在車上的電視裡看到這部片。當時覺得似乎不錯看,但車子一停下了車,我沒把它看完,直到前幾天才看完了它。

(以下有雷)

一開始看並不了解為什麼一個小男孩需要奮力從共產國家的勞改營裡逃出,並且一毛錢也沒有卻又得東閃西躲的跑到丹麥去,而手上的信又是什麼內容?這部片又再說著怎樣的主題,是否只是單純像劇中角色約翰所回答小男孩的,只是相對比於監禁的自由?

旅途對於觀眾是流暢且富有趣味的,從一開始處處危機,連連翻過恐怖制度的牆,穿越過無數陌生的懷疑與敵意,到最後才遇上了一個充滿智慧卻兒子早逝的老婦。這段旅程不斷對著一直生活在恐怖中的男孩提出質疑與做出衝擊,像是麵包師傅對著他說:「你必須微笑!」微笑做為這部作品中的一個詩眼,小男孩不懂笑,他的面容是嚴肅且帶點悲傷的。在以為自己被勞改營的守衛發現時,他沉靜的說:「對我開槍。」在途中救的女孩搖頭對著他說:「美好的事務你都一無所知...」他無法了解笑是為了什麼,以為微笑是迎合人的手段卻只能僵笑,他更不懂女孩口中的十四行詩,最後他在老婦畫男孩的畫中才發現原來他是個什麼樣子的面容。

進步與了解並不是飛速的,在旅程中不斷的穿插著男孩的回憶,對於父母被抓的回憶、床上看著母親溫柔的走出房門的回憶、在勞改營中僅是為了偷一塊肥皂卻讓約翰掩護他而代他被殺的回憶,男孩恐怕一直不了解在這之中無論是約翰或者是幫助他逃亡的那位軍人,他們心中的善意,到最後他才發現,原來這一切並不是只有黑暗。

這部片最讓我感動的是背負恐怖的男孩終於受到接納,他對著老婦說:「拜託...不要把我送回去。」,而老婦接受了他對他做出擁抱,或許我是在不幸的人身上做出寄託,所以對於這種劇情才會有那麼深刻的感覺吧。想當然爾,那樣的結局更激起我的情緒,男孩在書店發現了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便是男孩的有幸能逃脫的母親。於是這趟旅程的謎底揭曉,原來他的母親仍存活著且住在丹麥,這就是為什麼他要送信到哥本哈根。最後,在Damien Rice的Cold Water陪伴之下(搭這首歌害我哭更久),男孩搭上了飛機去了丹麥,曾經以為不存在的母親終於出現在男孩面前,男孩帶著點膽怯對著她說:「I Am Davi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ianelva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